以腦波原理深入身心靈的養護
人腦每個細胞都有一個巨大的電化複合體和功能強大的微數據處理及傳遞系統。大腦工作時,神經細胞中離子運動的運動產生電流,大腦150億的神經元(腦細胞)不斷釋放出微電流。
科學界公認的腦電波主要有四種狀態,神經科學界、國際腦波學會根據腦波頻率分成4個主要類別α、β、θ、δ。研究發現腦電波的頻率與人的思維和精神狀態有對應關係:
波別 | β波(貝塔波) | α波(阿爾發波) | θ波(西塔波):。 | δ波(德而塔波) |
以速度分別 | 最快波 | 安定波 | 慢波 | 最慢波 |
以意識分別 | 有意識 | 橋樑意識 | 潛意識 | 無意識 |
以每秒振動 | 14HZ-30HZ 每秒14~38次 |
8HZ-14HZ 每秒8~13次 |
4HZ-7HZ 每秒4~7次 |
0.3HZ-3HZ 每秒0.5~3.5次 |
為優勢波時 | 是清醒時的腦波,適當的β波對注意力提升以及認知行為的發展有積極作用。 | 腦部獲得的能量較高,運作更加快速、順暢、敏銳。是學習與思考的最佳腦波狀態。 | 身體深層放鬆,對於觸發深沉記憶、強化長期記憶等幫助極大,所以被稱為“通往記憶與學習的閘門”。 | 深度睡眠、無意識狀態。一種無夢很深沉的睡眠狀態。 |
情緒面 | 俗稱緊張腦波,又稱煞車腦波。β波過強時易形成焦慮、注意力不集中…… | 精神集中而放鬆,俗稱輕鬆腦波,又稱創意腦波。α波過強時易形成懶散、消極…… | 俗稱打盹腦波,醒睡之間呈現,又稱佛陀腦波。θ波接近睡眠的狀態,可以讓人靈感大發。 | 俗稱睡眠腦波,熟睡中,屬於無意識世界。 |
健康面 | 生病波(緊張腦波):長期處於β波,精神壓力會過大,免疫力下降,易生病。 | 健康波(放鬆腦波):高免疫狀態,分泌腦內嗎啡,有自癒能力。 | 修復波。極度放鬆,又稱佛陀腦波,修復力強。,也可以強化人的α波。 | 休息波。一般只有深度睡眠狀態才會出現。 |
修行面 | 凡人波,業障腦波。 容易產生業障的腦波狀態, |
修行時會出現的腦波,又稱禪定波。修行者波。
|
為所謂的「入定」狀態。此時易感受到大量超常宇宙意識。一般只有在氣功高手或高僧才會有這腦波。 | 靈魂出竅或借竅波。屬於無意識世界。是直覺性與第六感的,元神出竅的狀態。 |
備註 | 優勢腦波:一般來說,所有腦波都是同時存在的,只不過強弱不同,通常在某種腦波特別強勢時,我們就會稱它為優勢腦波。 |
聲光音同步原理—腦波訓練的碁石
在alpha和θ範圍內某些頻率下,以節奏性閃光刺激會減輕焦慮,閃光會引起受測者產生一種深沉身體放鬆和精神澄澈的狀態。藉使用光刺激,可以「訓練」大腦變更其EEG腦電圖頻率。經過這種訓練後,會增加受測者的語文能力和語文執行智能;在alpha和θ範圍內,閃光會增加受測者的催眠能力和被暗示性;閃光會使大腦的兩腦半球進入一種更結合或同步的狀態,這種腦半球間的結合與增加智能有關聯。
以年紀大約十四歲以內的小孩而言,最常產生的頻率是θ,以成人來說,最常產生的頻率是B;也就是說,正常EEG的百分比減少,隨著個人長大為成人的過程中位量會增加,因此將成人的腦波導引在θ頻率之下,有可能使成人回復至較無拘無束的精神狀態,具有活潑自然發生的精神影像和想像,以及創造性思考的特徵。
當繼續這些有關腦波的光導方面的蓬勃研究時,一些其他研究人員則調查腦波的聽覺驅動。在以聲音,如節奏性滴答聲、音調或騷音的漩渦振動刺激大腦時,藉由使用EEG來監視大腦,結果發現大腦的確在與聲音相同頻率下以增加大腦活動來回應節奏性聽覺刺激。也就是雖然聲音本身的導引效應效果似乎無法像光的導引效應效果般地顯著或持久,但只使用節奏性聲音還是可以導引腦波活動。另外也發現,以光導、聽覺驅動來說,有證據顯示它們能夠使大腦的兩腦半球進入一種更結合或同步的狀態。
當完成這些光和聽覺驅動的各別研究時,如先前所提其他研究人員也發現腦雙腦同步的存在,而且明白雙腦同步是一種與多種益處有關的狀態,這些益處有深沉放鬆、幸福感、增強創造力和智能等等。
註:
腦電波儀 (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
1929年,一位德國精神柯醫師漢斯伯格(Hans Berger),首次在人類完整的頭蓋骨上紀錄到相同的電氣活動,並命名為腦電波圖(electroencephalogram)簡稱EEG,此後腦波即開始被應用在醫學的領域,作為記錄大腦活動時的電波變化。EEG是目前量測腦波記錄其中之一,除了西方醫學之用外,以能量學應用於人體上而言,透過測量大腦皮質電流的檢測結果,有經驗的腦意識潛能檢測師即可判讀出個案的睡眠、情緒、壓力、學習潛能、潛意識、腦部異常放電……..。)
聲光激發研究的發展
李嗣涔等教授已證明,閃光可產生神秘以及視覺幻覺。它是人類發現火焰之後就知道的事物。對古代僧人及詩人而言閃光必定存有價值非凡的知識,這些古代僧人及詩人學習如何在火焰中利用影像來增強其不可思議的力量。即使最早時期的科學家對此現象也深感興趣。十九世紀時,佛洛伊德學說方面深具影響力的重量級老師法國心理學者珍奈特(Pierre Janet),發現醫院的患者若曝露在閃光中,則會減少歇斯底里症的發作及增加放鬆程度。
現代科學家們為了分析這種現象,就以比火焰更複雜的光源來設計實驗。
一、近眠學習
全球著名的生物反饋權威柏德辛斯基博士(Thorns Budzynski)於一九八○年共同公佈一份關於聲光激發儀的報告,說明,此裝置會產生[超然放鬆感]。且在做為[催眠促進器]方面非常有效,在3-7Hz範圍內使用時,發現病人輕易地進入催眠狀態。根據報告所述,通常此資料都會提供與此問題有關的無意識處理之重要透視。透過此步驟似乎可加速治療過程。也許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工作人員使用此裝置來加速並增強使用者學習和記住新資料的能力,一種此報告稱為「近眠學習」(twilight learning)的過程。此報告陳述:近眠學習意味在半醒或近似催眠θ狀態下提供受測者聽覺資料。
經過十或十五分鐘後聲光激發儀即可以產生這種狀態。按著以緩慢的速度開始呈現聽覺資料,逐漸增強為舒服的收聽量。由於所吸收的資料會避開某些出現於清醒意識狀態下的主觀障礙,因而提高吸收力。
此報告他指出低頻率3–6Hz似乎可以讓受測者回憶起某些過去的幼年事件。當工作人員監視受測者的各種聲光激發模式時,發現經過五–十分鐘後,聲光激發儀會導引一些特有的腦波頻率。此報告推論:使用聲光激發儀可確實增強「語言素材」的吸收作用和促進「無意識資料取回」。柏德辛斯基認為超級學習是此裝置極可能發揮強大功效的領域。
二、醫療及生活上的催眠引導
北紐澤西醫學發展中心醫療主任克魯奇博士(Roman Chrucky)他曾經在其業務上廣泛地運用聲音和光的裝置。他的多項觀察皆傾向支持相德辛斯基的觀點;他也發現此機器具有很強的放鬆與平靜效果他說道,它將取代鎮定劑的角色,功效似乎可持續二或三天。通常在使用此機器一或二天後會看到最大改變。他也注意到此裝置可增強和加速催眠誘導。以及強化暗示感受性:當病人使用聲光激發儀時感受性非常敏銳,所以使用此機器對於改變那些希望突破、改變習慣的人而言,它是一種極佳的引導暗示方法,如停止飲食過量、戒菸、控制體重等等。
克魯奇博士談到其研究聲光激發儀中其最感興趣的一面:增強創造力。他說,許多人自發地告訴我,使用此機器後感覺更有創造力。我發現使用θ頻率時本身也獲得那種增加創造力的回應。
三、潛能與意識的自我掌控及提升
水牛城醫學研究博士布拉克(Gene W.Brockopp),他曾廣泛使用聲光激發儀,且對它的功效的印象深刻,在發現聲光激發儀在眾多受測者身上皆產生戲劇性功效後,決定開始針對那些與聲光刺激裝置有關的各項研究審查相關科學文獻,然後於將研究彙總成論文「關於多重頻率感覺刺激與臨床運用及研究計劃」。他所審查的領域是有關大腦的光和聽覺刺激,意識與腦半球差別,EEG模式和人格變異,以及誘發刺激模式的行為效應方面的研究。運用此有效研究並結合自己的研究和使用聲光激發儀所得的臨床經驗後,做出若干有關聲光激發儀效力方面的結論。
其中一項發現就是「腦半球其高頻率腦波的連貫性,明顯與增加智能或智能品質有關聯」。因此,若聲光激發儀實際上創造使用者其高頻率腦波產生的連貫性,則會恰當地增加智能。另一發現是當某腦波狀態經歷、學習以及練習過一段期間後,讓腦波狀態至少短期內會抗拒習慣再發生,此現象正可說明為何機器似乎有累積功效,所以經過一系列使用聲光激發儀的經驗後,使用者似乎發現更容易隨意進入想要的腦波狀態。
布拉克推論,那些具嚴密組織或強制性,且處處維持警戒的人,會因為感到不安或想要睡覺而反應給大腦,因此迴避了應有的效果。請注意!具機能的腦波狀態與人格模式之間存在某些交互作用,布拉克認為,從許多習慣性行為模式中移除這些交互作用將變得更有彈性及創造力,可發展更精緻絕妙的機能策略。
這個在神經層次上分解各種模式的觀念可衍生更多適應性和創造性,使我們想起普利高琴的消散結構概念。我們可推測若大腦(消散結構)容易受到聲光激發儀的高度刺激,則現存結構(例如,神經模式)便無法處理太過強烈的波動或混亂,必須放棄現存結構,然後以更高更一致更彈性的層次來重組現存結構,使重組結構的神經構成要素之間存在更高級通訊。
因此,聲光激發儀可能使大腦趨向上層階級,這種情形可說明使用者經常陳述的增強創造力、智能等等現象。在這層意義上,可將聲光激發儀視為一項促使大腦進化成長的工具,聲光激發儀極類似使一些羅森斯.威格實驗的柏克萊老鼠其大腦增長和智力增強的豐富環境。
四、深層放鬆、延緩腦退化
在一項由亞伯塔大學湯馬斯教授(Norman Thomas)與同事共同執行[重複性聽覺與視覺刺激封骨骼和血管舒縮神經活動的影響」的研究中,利用一部聲光激發儀中提供一組實驗組對象十五分鐘1OHz的alpha頻率範圍內的視聽刺激,同時使用由EMG監視肌肉張力和手指溫度。發現使用聲光激發儀的那一組顯示戲劇性增加放鬆,達到完全放鬆狀態即使十五分鐘視聽刺激過後仍延續很久。研究人員寫道:「最後斷定自我暗示放鬆不如聲光激發產生放鬆那麼有效」。腦波記錄計顯示在視聽刺激受測者身上產生的皮質反應,且必定有某個頻率伴隨。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麻醉系醫學博士克斯革羅(Robert CosgroveJr),他於一九八八年開始另一種聲光激發的初期研究。在最初評價中,他注意到聲光激發明顯地在使大部分受測者產生深層放鬆方面具有極強大能力。聲光激發的效力這麼大,使我們非常熱衷於在手術前、手術中以及剛完成手術時使用它,關於聲光激發的鎮靜特性在病人身上發揮哪些作用的評估展望,我們也從事一些研究來證實聲光激發在長期壓力中的效用。
克斯革羅寫道,「我們量化了自願者和病人其聲光激發的腦波記錄結果,結果顯示強烈的腦波導引效應。」
克斯革羅補充,聲光激發用於增進最佳大腦性能方面極具潛力,而且,定期使用聲光激發的長期效果在整個生命期間維護和改善大腦性能皆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可將傳統上認為與年紀有直接關係的大腦退化延緩數十年,真令人激賞。
五、意識覺醒
印第安納大學哲學康福斯博士「Bruce Harrah-Conforth」於一九九○年完成其中一項程式化聲音和光機器的控制研究,經過為期二年多研究大腦導引效應後,發現這組接受聲音與光刺激的受測者在其一些腦波模式回應出現重大改變,同時也顯示雙腦同步的證據。根據康福斯博士所述,受測者的解說內容皆一致,例如:身體無任何感覺、感覺像騰雲駕霧般地飛行、深沉放鬆、好像靈魂出體等等。康福斯博士發表的報告中認為一些聲音與光裝置會引發「動能覺醒」,激發交感神經系統和大腦皮質覺醒。連結創造經驗和忘我出神經驗,以及「滋能覺醒」,引起副交感神經系統覺醒。連結深沉放鬆和虛無飄渺的無垠模態,康福斯博士說,就人類而言,可將這兩種狀態解釋為超覺醒和輕度覺醒的精神意識態。
六、神經回饋法—讓腦波回歸正常
美國小女孩瑪西,生來腦部就嚴重受損,因而雙眼失明、無法 言語,甚至也無法對父母的聲音和碰觸有所反應。四歲半前,她的身體每天痙攣發作二十多次,不僅如此,她還患有一種嚴重的嘔吐反射疾病,不論玩具、手指或食物,一放進嘴裡就嘔吐。 醫師斷定瑪西一輩子都會如此,無法對周遭起反應,而且要服用很多藥物。後來透過治療部珍妮布魯姆,讓瑪西接受「神經回饋」(neurofeedback)療法,希望藉這項治 療重新訓練腦波。這種一正統的療法又稱為「腦波回饋療法」(EEG biofeedback )。經過兩年治療,瑪西的痙攣和嘔吐現象幾已完全消失。她一聽到父母的聲音,還會微笑或咯咯地笑,開始模仿聲音。
科學家開始用「神經回饋法」來治療腦功能失常和腦部受傷患者 ,已有二十多年歷史。
「神經回饋法」現已用來治療過動症、癲癇、腦部受損、中風及 毒癮、酒癮和一些慢性疾病等。不過,這種方法無法用來治療中 樞神經退化疾病,如帕金森氏症、阿滋海默症和多發性硬化症等 。馬西治療了兩年後,改善情形比多數人來得明顯。多數病人訓練後也能得到改善,時間一般是三到六個月。
有科學報告指出,聲光機器在治療「學習障礙」上有效。學習障礙與大腦特定區域的不正常腦波有關:在許多個案中發現,某些應該是β腦波區域,卻出現太多θ或δ腦波。由於這些過動兒的腦波活動太慢,無法讓集中注意力,只能藉助藥品來加速大腦中那些異常運作。若光刺激能改變腦波活動和加速腦波活動達到最佳頻率,便能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