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ADHD?我的小孩可能不只是好動而已。

近幾年來,幾個名詞常常浮現在家長的飯後閒聊討論中,什麼亞斯伯格、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們擔心小孩過動、注意力不集中,更擔心是學習能力比別人差而輸在起跑點上,或是憂心小孩成績不佳,不能成為人中龍鳳。

 

一到開學季,家長開始到處諮詢:「我的小孩坐都坐不住,總是靜不下來,上課會走來走去,是不是過動兒?」這些小朋友分佈在各個年齡階段,有小學生,中年紀,高年級。

家長在親友和師長的提醒下,警覺到「我的小孩可能不只是好動而已」,開始尋訪專業診斷,但往往希望能像治感冒一樣,1-2次就可改善,以致專業人士往往需耐心解釋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目前約有5%-8%的學齡兒童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老師可能反映學童在學校上課坐不住、走來走去,專注力差。他們會出現無法有效集中注意力、持續力差,容易分心等問題,會影響學習,以至於無法順利施展原有能力。

更進一步的問題是,由於容易衝動,無法耐心等候,較無法考慮別人的立場而影響人際關係,進而造成老師及父母管教上的莫大壓力。

小孩是不是ADHD

須考慮小孩各發展階段的特質,以及與社會互動、學業成就功能是否受損等因素。家長心中有困惑時,記錄下孩子的行為一陣子,以利與醫師討論評估。

過動的症狀

無法安靜地玩遊戲。

無法安靜坐好、扭來扭去。

許多不該亂動的場合,會爬上爬下或亂跑。

需要坐著時會離開座位。

不停地動。

話太多。

注意力不足的症狀

無法安排工作或散漫,要人提醒才能完成。

無法持續注意力。

常需要被提醒每天要做的事。

經常粗心大意,不注意細節,造成功課及其他活動中許多錯誤。

易被外界吸引而分心。

心不在焉,有聽沒到。

交代的事無法完成。

逃避或排斥須專心的工作,如做功課。

常掉東掉西。

衝動的症狀

老師問題還沒問完,就搶先回答。

無法耐心輪流、等待。

插嘴或打斷別人。

一般建議,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的症狀,符合6項以上,時間超過6個月,7歲前便開始,且在2種以上的場合有前述症狀,合併有學業、人際、情緒、行為等功能影響時,就需要就診專業人員,現在改善方法很多關鍵是要選擇一項最適合自己孩子的。

過動小李,受同齡排斥

在汕頭日報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小李是一位小學二年級的男生,今年8歲。自上學以來,上課時很難安安靜靜的坐著,常常把玩手指和學具,或是老師在講臺上講,他在座位上喋喋不休講個不停或是發出怪聲,在課堂上經常隨意離座走動;學習和玩耍時很難長久地集中專注力,總是虎頭蛇尾,寫作業時是寫一會兒玩一會兒,字跡歪七扭八,經常抄錯題,自己的學習用品經常丟失。與同學相處時容易發生衝突,表現出攻擊性強,衝動、任性等個性特點。同學們集體活動過程中他不能耐心等待,時而參與時而破壞,且常常與同學打架。
小李學習成績落後,不能遵守課堂秩序和學校的規章制度,任課教師大都認為,對他運用了多種教育方法但效果不佳。個別教師對他失去了信心,只要上課時他不嚴重破壞課堂秩序,也就不管他了。每次他犯錯誤之後,總是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者向被打的同學道歉,或者當全班同學的面做自我批評,然而,每次批評過後,他仍然故伎重演。
小李的這種不良行為表現,屬於典型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以注意力缺陷為最主要的症狀,並伴有過動(活動過度)、衝動、固執和自控能力差等特徵。這類兒童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表現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衝動,以至影響學習成績。在家庭及學校較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使家長和老師感到困難,也容易被其他同齡夥伴排斥。
那麼針對這種現象怎麼辦呢?
藍海腦潛能機構建議使用雙腦同步音樂過動兒專案,來改善此等問題的過動兒症狀孩子,健康無負擔,讓他們早點過上正常的生活,不受同齡排擠、改善親子關係,提高學習成績。

別讓電視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越來越多家長抱怨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家庭作業時,專注力時間也很短等等,作為父母的我們,都希望孩子擁有專注的品質,對於專注力不集中狀態孩子,從控制孩子看電視開始…..
最近一篇發表在兒童心理學權威雜誌上的研究顯示,看太多電視跟孩子的“執行功能”水準低下有關。
所謂執行功能,是指我們控制自我、接受指示、專心任務等日常行為決策和執行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孩子2—5歲的時候發展最快。如果孩子在這個時候看電視太多的話,執行功能就會受損。

 

研究者比較了看電視時間長的小孩和看電視時間短的小孩,發現看電視時間長的小孩執行功能更差:他們在完成任務的時候更難以專心,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衝動,更難根據現實情況調節自己的行為。而且,孩子開始看電視的年齡越小,他們的執行功能的成績就越差。
為什麼看電視對於年幼的兒童有這樣的不良影響?
研究者認為,像動畫片這樣的電視節目,畫面變化很快,會給孩子的注意力造成比較重的負擔,長期這樣下去會使得孩子的注意力和提取資訊的能力不堪重負而受損。
另外廣告太多時,孩子的注意力在故事情節和廣告之間切換的時候也會承載過多,因而也會傷害孩子的專注力
更加值得引起重視的是,開電視的時間也會對孩子的執行功能有影響!大人不要以為自己開著電視,孩子沒在看就沒關係,其實沒有人看的時候電視也會營造一個喧鬧、混亂的家庭氛圍,這種環境對孩子也是有害的。此外,看太多電視還會對孩子的視力、閱讀能力、學習成績、注意力、記憶力和社會功能造成不良影響。
禁止孩子看電視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家長可以做到以下幾點來減少電視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1.2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觸電視;
2.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要限制看電視的時間,並且要謹慎選擇電視節目內容;
3.在沒人看電視的時候及時把電視關掉;
4.父母要陪孩子一起看電視,並且一邊看節目一邊互動。
據《壹心理》 羅斯琴

家長要怎樣指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做作業?

孩子寫作業慢,幾道題也要做老半天,不專心,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
第一:不要做孩子的”陪讀”。
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搬個小板凳在旁邊看著,這樣的話小朋友會非常非常的緊張,家長原本是好意,但是事實上卻影響了孩子的學習。

第二:不要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指指點點。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難免都會出錯,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的千萬不要馬上就指出來。不要心急,等著孩子慢慢的做完所有的作業之後,才去指引他,這樣妳能夠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個性。

但是有些家長就會擔心了,他們說,怎麽可能不看著他啊,要是不看著他,他們做作業做事情就會拖拖拉拉的,而且多動,很容易分心,而且根本就沒有辦法完成自己的作業。

其實,根據專家的分析,這種情況大多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壹旦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出現方方面面的問題,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進行壹些注意力訓練才是真的,至於到哪兒進行注意力訓練,什麽樣的注意力訓練才是最有效的呢,專家推薦可以聽聽注意力雙腦同步音樂,然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最後提高學習成績。
第三: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
不要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在客廳看電視,這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專注力
除了聆聽腦波音樂幫助孩子改善注意力不足問題,那麼家長怎麼幫助孩子養成習慣呢?

1.利用“限時鼓勵法”來糾正

這個方法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首先瞭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心裡估計一個完成的時間,然後徵詢孩子,如“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數學30分鐘能做完嗎?
如果在規定時間做完,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當達到5顆小星星的時候,爸爸會獎勵一個你喜歡的東西或帶你到xxx地方去玩。”通常情況下,孩子會樂意接受的。
若發現孩子寫作業時有打野、不專心做的表現,只要不是太過分,就讓他動一動好了,畢竟家裡是一個歇息的地方,比學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為,大人可在旁邊提醒一下,如“己經做了15分鐘了,加油!小星星在等著你呢!”這時,孩子也許會集中精力繼續做下去。提醒家長注意的是,這種“限時鼓勵法”是為了首先糾正孩子做作業施拉的壞習慣,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作業寫完就算達到了目的,要給予表揚,至於作業品質是否滿意,是後一步的事。
只要孩子有了一點點進步就要稱讚,不能這樣說:“雖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但寫得不認真,還做錯了幾題,快去改改!”如果這樣處理問題,不斷不能糾正孩子做作業施拉的習慣,而且還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換一種方式:“你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了作業,這很好,爸爸首先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繼續加油。只是這兒好象做得不對,你自己再去檢查一下好嗎?”我想,如果這樣對待孩子,那麼他一定會高興接受的。做家長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點進步,就是值得高興和稱讚的事。培養孩子的學習好習慣要一步一步的來做,不能性急。

2.利用“中途安撫法”來糾正

這個方法還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當發現孩子做作業打野、拖拉,家長感到必需制止時,可以走到孩子身邊,用手邊撫摸他的頭,邊說:“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媽媽幫你一下?”這樣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說沒有難題會做,這時大人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神情:“你很聰明,馬上會做完的,媽媽等著你好嗎?”這種方法,實際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打野、拖拉的行為,然後使孩子明白:大人在關注他,希望他快一點完成作業。對待做作業拖拉、愛玩的孩子,不能在一旁總是用責怪、數落、抱怨的語言說教他,如,“做作業總是愛打野,不專心,真是個‘拖皮鬼’。”“快做,不要玩。”“幾道題,也要做半天,真沒出息。”越責駡、數落孩子,越會加重他的壞習慣。

3.利用“直接要求法”來糾正

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管用,那麼只能用“直接要求法”來糾正。這種方法就是,事先瞭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然後直接提出完成的時間,如今天的語文作業不算多,用20分鐘完全可以做完,數學稍為多一點,用35分鐘做完。如果在規定時間沒完成,到了時間,爸爸便會收起你的作業,裝在書包裡,
不能在家繼續做了。老師發現你的作業沒做完,會處罰你的,由此而產生的責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擔。當然,你覺得時間不夠,現在可以提出來,我們再商定完成時間。”那麼,大人說到就要做到,當然,在執行這一規定時,情緒要平靜,不能發火。要讓孩子明白:大人說話是算數的,不是鬧著玩的。這種方法是不得己而為之,帶有強迫性,要事先與老師取得聯繫,請老師作好配合,以免老師認為家長不檢查作業,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了老師。

注意力不集中怎麼改善

注意力不集中改善-雙腦同步音樂專注你的腦

多數時候,孩子專注力不集中雖算不上疾病,但對於成績卻影響很大。對於大人,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上會覺得很壓抑,什麼事都沒辦法集中精神做好。

小學、高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改善

小學階段:訓練重點就要轉移到引導其明確學習目標,培養穩定興趣上。由於做家務是件有目的、有意識、有始有終的活動,所以,多讓孩子做些家務,同樣對增強注意力有幫助。

初高中階段: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變化,極易受情緒影響。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時,不要大聲訓斥,可跟孩子多做些有助提高注意力的體育運動,如打乒乓球、羽毛球。高定國說,研究證明,乒乓球、羽毛球運動可使視線長時間跟隨一個物體移動,是提高持續性注意力的最好方法。

成人,端正態度來注意力不集中改善

對於成人,端正自己的態度來進行注意力不集中改善,人的注意力一方面很難長時間集中,另一方面易受外界環境以及內心情緒波動的干擾而“走神”。應該說這是人的正常心理現象,也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莊子有一個故事說,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賭注時,他的技藝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一旦他用黃金做賭注,則大失水準;莊子對此現象下的定義是:“外重者內拙”。意思是說做事過度用力和意念過度集中,反而將平時可以輕鬆完成的事情做糟了。現在在心理學界我們把它稱之為“目的顫抖”。太想縫紉好針的手會顫抖;太想踢進球的腳會顫抖;太想做大創意的腦會顫抖……。也就是說的當我們越要關注著某個目的的時候,就越難達到。對於你在工作時越不想讓自己注意別的事情,反而會越加注意這些事情,因為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些無關的東西上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必過於責怪和強迫自己,採取一種“順其自然”——“注意不集中就不集中吧,只要集中的時候我能把所做的事兒做好就行”——的態度,該幹什麼就堅持幹什麼,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是了。以這種態度去對待,注意力不集中情況肯定會有所改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