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幸福腦」?發現自己的藍海優勢

你是「幸福腦」還是「不幸腦」?

你現在覺得幸福嗎?

工作幸福的人、正在與迷人的情人談戀愛的人、很有朋友緣的人--這樣的人現在應該是很幸福的;相反的,人際關係不理想的人、工作不順利的人,恐怕就不會覺得幸福了吧。

一般來說,事事順利的人會覺得很幸福,而諸事不順的人就比較難感受到幸福。不過在這個社會上,即使處在同樣狀況下,有些人能感受到幸福,有些人卻無法感受到幸福,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最近的大腦科學研究哩,已經證實「大腦的狀態」對幸福感有相當的影響,也就是在人類的大腦裡,存在著「容易感受幸福大腦的狀態」以及「不易感受幸福大腦的狀態」。

一旦大腦處於「容易感受幸福的狀態」,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小事,就足以讓我們感受到幸福。例如,只是用餐也能感受到愉悅,或只是與他人之間一個小小的接觸,也能讓我們感受到幸福,就連只是在公園裡看看花草,也能讓人感到幸福。

另一方面,當大腦處於「不易感受幸福的狀態」時,即使發生好事,也很難讓我們感到喜悅,或者無論別人對我們怎麼體貼親切,也很難讓我們感受到幸福。即使我們在很好的職場裡工作,一樣只會覺得不滿,根本無法擁有幸福的情緒;有時候明明處於人人稱羨的狀態中,卻還是很難感受到幸福。例如,好不容易終於在夢寐以求的住宅區裡擁有自己的房子,卻因為覺得「鄰家蓋得更大更氣派,令人羨慕不已」,而感受不到喜悅。

我把容易感受幸福的大腦狀態稱為「幸福腦」,不易感受到幸福的大腦狀態稱為「不幸腦」。

你現在的大腦狀態,是「幸福腦」?還是「不幸腦」呢?在日常生活中,你感受到何種程度的幸福呢?

發生在你週遭的種種事物,就某種角度而言,或許是你命中注定要遇到的,可能無法單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做任何改變。不過對這些事物的發生感到「幸福」,還是感到「不幸」,卻可以由你自己來決定。

如果想體嘗更多幸福,不妨趕緊把大腦狀態從「不易感受幸福的狀態」,改變成「容易感受幸福的狀態」。若以大腦科學的見解來說,要將「不幸福腦」變成「幸福腦」,並非不可能的任務,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某些小地方,還是很有可能達成的。

 

什麼是「幸福腦」產生的「幸福迴圈」?

「幸福腦」究竟是ㄧ種什麼樣的狀態呢?

簡單的說,就是這個叫做「大腦」的器官,處在最舒適的狀態時。當大腦確實攝取營養、獲得休息,同時接受適度刺激時,就是大腦最幸福的狀態,這種時候,「幸福腦」會產生「幸福迴圈」。

處於「幸福腦」狀態時,神經元(大腦的神經細胞)和大腦迴路,會往好的方向發展,促使記憶力、思考力、創造力、適應力提升,自然也就能提高工作或課業上的成果。此外,如果對任何小事都很容易感覺幸福,自然能讓人心胸更寬大,相對的也能對他人表現關懷或感謝之意,進而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

只要擁有「幸福腦」,就能提高工作成果,也能善待他人,甚至吸引更多比現在還幸福的狀況到自己身邊。如此一來,不僅愛情容易有甜蜜的結果,家庭也能更圓滿。透過這些美好的事,大腦會分泌出快樂物質,讓自己的幸福狀態加倍。

換句話說,只要能創造出「幸福腦」,就能產生「幸福腦->腦力提升->容易感受幸福->引來更多幸福的事->幸福感更加擴大」的良性循環;相反地,如果創造出「不幸福腦」,就會因悲傷和憤怒而帶來更大的不幸福,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變成「不幸迴圈」。

覺得自己現在並不幸福的人,何不嘗試將「不幸迴圈」變成「幸福迴圈」呢?如此人生也才能過得更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出自:《幸福腦》

別讓電視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越來越多家長抱怨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家庭作業時,專注力時間也很短等等,作為父母的我們,都希望孩子擁有專注的品質,對於專注力不集中狀態孩子,從控制孩子看電視開始…..
最近一篇發表在兒童心理學權威雜誌上的研究顯示,看太多電視跟孩子的“執行功能”水準低下有關。
所謂執行功能,是指我們控制自我、接受指示、專心任務等日常行為決策和執行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孩子2—5歲的時候發展最快。如果孩子在這個時候看電視太多的話,執行功能就會受損。

 

研究者比較了看電視時間長的小孩和看電視時間短的小孩,發現看電視時間長的小孩執行功能更差:他們在完成任務的時候更難以專心,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衝動,更難根據現實情況調節自己的行為。而且,孩子開始看電視的年齡越小,他們的執行功能的成績就越差。
為什麼看電視對於年幼的兒童有這樣的不良影響?
研究者認為,像動畫片這樣的電視節目,畫面變化很快,會給孩子的注意力造成比較重的負擔,長期這樣下去會使得孩子的注意力和提取資訊的能力不堪重負而受損。
另外廣告太多時,孩子的注意力在故事情節和廣告之間切換的時候也會承載過多,因而也會傷害孩子的專注力
更加值得引起重視的是,開電視的時間也會對孩子的執行功能有影響!大人不要以為自己開著電視,孩子沒在看就沒關係,其實沒有人看的時候電視也會營造一個喧鬧、混亂的家庭氛圍,這種環境對孩子也是有害的。此外,看太多電視還會對孩子的視力、閱讀能力、學習成績、注意力、記憶力和社會功能造成不良影響。
禁止孩子看電視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家長可以做到以下幾點來減少電視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1.2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觸電視;
2.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要限制看電視的時間,並且要謹慎選擇電視節目內容;
3.在沒人看電視的時候及時把電視關掉;
4.父母要陪孩子一起看電視,並且一邊看節目一邊互動。
據《壹心理》 羅斯琴

家長要怎樣指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做作業?

孩子寫作業慢,幾道題也要做老半天,不專心,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
第一:不要做孩子的”陪讀”。
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搬個小板凳在旁邊看著,這樣的話小朋友會非常非常的緊張,家長原本是好意,但是事實上卻影響了孩子的學習。

第二:不要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指指點點。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難免都會出錯,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的千萬不要馬上就指出來。不要心急,等著孩子慢慢的做完所有的作業之後,才去指引他,這樣妳能夠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個性。

但是有些家長就會擔心了,他們說,怎麽可能不看著他啊,要是不看著他,他們做作業做事情就會拖拖拉拉的,而且多動,很容易分心,而且根本就沒有辦法完成自己的作業。

其實,根據專家的分析,這種情況大多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壹旦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出現方方面面的問題,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進行壹些注意力訓練才是真的,至於到哪兒進行注意力訓練,什麽樣的注意力訓練才是最有效的呢,專家推薦可以聽聽注意力雙腦同步音樂,然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最後提高學習成績。
第三: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
不要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在客廳看電視,這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專注力
除了聆聽腦波音樂幫助孩子改善注意力不足問題,那麼家長怎麼幫助孩子養成習慣呢?

1.利用“限時鼓勵法”來糾正

這個方法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首先瞭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心裡估計一個完成的時間,然後徵詢孩子,如“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數學30分鐘能做完嗎?
如果在規定時間做完,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當達到5顆小星星的時候,爸爸會獎勵一個你喜歡的東西或帶你到xxx地方去玩。”通常情況下,孩子會樂意接受的。
若發現孩子寫作業時有打野、不專心做的表現,只要不是太過分,就讓他動一動好了,畢竟家裡是一個歇息的地方,比學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為,大人可在旁邊提醒一下,如“己經做了15分鐘了,加油!小星星在等著你呢!”這時,孩子也許會集中精力繼續做下去。提醒家長注意的是,這種“限時鼓勵法”是為了首先糾正孩子做作業施拉的壞習慣,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作業寫完就算達到了目的,要給予表揚,至於作業品質是否滿意,是後一步的事。
只要孩子有了一點點進步就要稱讚,不能這樣說:“雖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但寫得不認真,還做錯了幾題,快去改改!”如果這樣處理問題,不斷不能糾正孩子做作業施拉的習慣,而且還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換一種方式:“你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了作業,這很好,爸爸首先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繼續加油。只是這兒好象做得不對,你自己再去檢查一下好嗎?”我想,如果這樣對待孩子,那麼他一定會高興接受的。做家長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點進步,就是值得高興和稱讚的事。培養孩子的學習好習慣要一步一步的來做,不能性急。

2.利用“中途安撫法”來糾正

這個方法還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當發現孩子做作業打野、拖拉,家長感到必需制止時,可以走到孩子身邊,用手邊撫摸他的頭,邊說:“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媽媽幫你一下?”這樣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說沒有難題會做,這時大人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神情:“你很聰明,馬上會做完的,媽媽等著你好嗎?”這種方法,實際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打野、拖拉的行為,然後使孩子明白:大人在關注他,希望他快一點完成作業。對待做作業拖拉、愛玩的孩子,不能在一旁總是用責怪、數落、抱怨的語言說教他,如,“做作業總是愛打野,不專心,真是個‘拖皮鬼’。”“快做,不要玩。”“幾道題,也要做半天,真沒出息。”越責駡、數落孩子,越會加重他的壞習慣。

3.利用“直接要求法”來糾正

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管用,那麼只能用“直接要求法”來糾正。這種方法就是,事先瞭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然後直接提出完成的時間,如今天的語文作業不算多,用20分鐘完全可以做完,數學稍為多一點,用35分鐘做完。如果在規定時間沒完成,到了時間,爸爸便會收起你的作業,裝在書包裡,
不能在家繼續做了。老師發現你的作業沒做完,會處罰你的,由此而產生的責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擔。當然,你覺得時間不夠,現在可以提出來,我們再商定完成時間。”那麼,大人說到就要做到,當然,在執行這一規定時,情緒要平靜,不能發火。要讓孩子明白:大人說話是算數的,不是鬧著玩的。這種方法是不得己而為之,帶有強迫性,要事先與老師取得聯繫,請老師作好配合,以免老師認為家長不檢查作業,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了老師。

注意力不集中怎麼改善

注意力不集中改善-雙腦同步音樂專注你的腦

多數時候,孩子專注力不集中雖算不上疾病,但對於成績卻影響很大。對於大人,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上會覺得很壓抑,什麼事都沒辦法集中精神做好。

小學、高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改善

小學階段:訓練重點就要轉移到引導其明確學習目標,培養穩定興趣上。由於做家務是件有目的、有意識、有始有終的活動,所以,多讓孩子做些家務,同樣對增強注意力有幫助。

初高中階段: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變化,極易受情緒影響。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時,不要大聲訓斥,可跟孩子多做些有助提高注意力的體育運動,如打乒乓球、羽毛球。高定國說,研究證明,乒乓球、羽毛球運動可使視線長時間跟隨一個物體移動,是提高持續性注意力的最好方法。

成人,端正態度來注意力不集中改善

對於成人,端正自己的態度來進行注意力不集中改善,人的注意力一方面很難長時間集中,另一方面易受外界環境以及內心情緒波動的干擾而“走神”。應該說這是人的正常心理現象,也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莊子有一個故事說,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賭注時,他的技藝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一旦他用黃金做賭注,則大失水準;莊子對此現象下的定義是:“外重者內拙”。意思是說做事過度用力和意念過度集中,反而將平時可以輕鬆完成的事情做糟了。現在在心理學界我們把它稱之為“目的顫抖”。太想縫紉好針的手會顫抖;太想踢進球的腳會顫抖;太想做大創意的腦會顫抖……。也就是說的當我們越要關注著某個目的的時候,就越難達到。對於你在工作時越不想讓自己注意別的事情,反而會越加注意這些事情,因為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些無關的東西上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必過於責怪和強迫自己,採取一種“順其自然”——“注意不集中就不集中吧,只要集中的時候我能把所做的事兒做好就行”——的態度,該幹什麼就堅持幹什麼,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是了。以這種態度去對待,注意力不集中情況肯定會有所改觀的。